Điểm di tích

安沛省第一抵抗运动管理委员会总部

陈廷庆先生故居遗址——安沛省第一抵抗运动行政委员会总部位于陈安县越红公社凡村。这是1995年9月4日被文化和信息化部认定为国家革命历史文物的范战区国家历史文物群中的四处文物之一。 日常生活中,他的房子和泰村其他房子一样简陋,但在抗战岁月里,却像这片革命土地上的人民一样“沸腾”、“热情”。 1995年,这里与蝙蝠洞、钟公屋、东炎棕丘一起被认定为国家历史文物,成为教育祖父抗击法国殖民侵略传统的红色地址。 陈廷庆 (Tran Dinh Khanh) 先生是法国政府陈安县梁嘉县 (Luong Ca) 的县长。他是一位思想进步、爱国爱民、不满法国殖民主义剥削政权的人。在越盟革命干部的启发下,他凭借自己的影响力,动员该地区人民加入Au Co游击队,捐赠粮食、金币和武器来支持抗日事业。他的家人自己也用几十吨大米、大量的​​牛和金钱来支持革命,并将他的房子作为越明的行动基地,成为接受越明人民捐款和支持的地方。抗战时期,是奥共游击队和革命根据地多次重要会议召开的地方。 吊脚楼为木柱式建筑,有5个隔间、2个翼、4排腿,采用叠罐式设计,传统线条,前面有走廊。主屋与厨房相连,有棕榈屋顶。背靠山,前面是稻田。这里举行过许多活动和会议,作出了文显良战区的重要决策,同时也是抗战时期群众参加革命、争取政权的聚集地。法国殖民主义者。 抗战时期,安倍革命的摇篮越红人民有着不屈半封建殖民政权压迫的爱国精神和勇敢斗争的传统。自从革命的光芒照耀以来,斗争运动蓬勃发展,吸引了大批人参与。在越明阵线的指导下,建立了范显良战区,其任务是接收从山罗监狱和义禄监狱逃出来的革命士兵;组织地方武装部队作战训练;宣传教育党的革命方针和越盟阵线政策。 这一时期的一件重要事件是1945年6月14日,奥古游击队在显良成立,标志着革命武装力量的强劲发展。第二天一早,游击队在吴明銮同志的指挥下,进军东安(云会)和云村。在进入范村之前,越盟干部被派去向当地人民进行革命教育,得益于广泛的宣传政策,他们得到了人民的帮助,同时送他们的孩子加入了游击队,所以只有这样。在短时间内,兵力就增加到了数百人。 1946年,陈廷庆先生荣幸地当选为越南民主共和国第一届国会代表。陈廷庆先生故居遗址是范战区国家历史文物群中的四件文物之一,于1995年4月4日至9月被文化体育旅游部认定为国家革命历史文物。 资料来源:安沛遗址管理和旅游发展中心

颜白 123 看法

评分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滨凹楼历史遗迹

坳楼码头(现位于安沛市坳楼公社和阮福区)是抗法战争期间运送官兵、公民、粮食和武器的重要场所,为抗法战争奠定了基础。 1954年奠边府战役的胜利,恢复了北方的和平。 1953年,红河沿岸人们往来交流、贸易的渡口码头建成了凹楼渡口。 Au Lau 渡轮码头是越北和该国西北部之间的便捷连接点。 从抗法战争初期起,凹流码头就是集结和秘密运送革命干部和士兵,准备总起义,然后临时成立革命委员会并接管安排镇的地方。也是在这里,法国殖民者将义安省 (1943 年) 和太原省 (1945 年) 的政治犯押送到苍义路监狱。 1945年8月16日至17日夜,按照计划,凹楼游击队革命军事委员会和凹凸游击队(云海)连同红河右岸的战士渡河进攻红河。安营从他们手中夺取了日本政府。 1951年,李常杰战役中,第312师的一个方向越过码头攻击义路军区(1951年10月3日)。 西北战役于1952年10月10日至11日夜间进行。凹楼码头是第36团、第316团第174团和第308团渡过红河进入Ca Vinh、Ba Khe、和洪攻击Cua Nhi基地。 1952年11月底,根据党中央、总司令部指示,要求紧急扩建从越北经安沛的13号公路。尽管情况困难,敌军炮击猛烈,我们仍于13月初5日打通了经凹楼码头的道路,为西北战场提供增援。 凹楼码头具有连接越北交通系统与西北的重要地位,是唯一可以吊装重型武器如:地面火炮、高射炮、运载弹药的汽车、军事装备渡河的地方。增援奠边府战场。在此期间,凹楼码头在人力和设施上得到了加强,以运送武器、弹药、粮食、食品、公民和士兵渡过红河,同时也准备好抵御来自敌军的猛烈轰炸。法国殖民主义者。夜间是凹楼码头大部分活动的时间,渡轮会尽快来回为增援车辆开路。为了防止敌机破坏,白天我们要把渡轮拖到艾楼,把渡轮淹没,晚上又把渡轮淹没,把它拉出来。 1953年11月至1954年5月,法国殖民主义者用2700吨炸弹和弹药对凹楼码头进行了200多个昼夜的猛烈轰炸,但我们仅能在短短8天内运送数千吨粮食和货物。和夜晚为奠边府前线提供数百吨弹药和武器。在奠边府战役结束后,从1955年到1965年,码头从木制渡轮升级为带有铁独木舟的钢制渡轮。 1965年至1968年,码头本着“生在桥上,死在桥上”的精神,先后100次带动500辆卡车过江,来回运输汽车近20万辆,货物数千吨。在抗击美帝国主义破坏性战争的岁月里,他们于1966年5月31日动用多组飞机连续攻击4个小时,对安沛镇和凹楼渡口造成严重破坏。 1967年,范文同总理在向安沛省和义罗省的部队和人民拜年之际,荣幸地到访了凹楼码头。 1972年12月18日,美敌继续袭击安沛,包括凹楼码头,但仍无法阻止渡轮运送人员和粮食物资前往南部战场。 国家统一后,凹楼渡轮继续营运,成为安沛省交通运输业的骨干单位。 2012年8月7日,凹楼码头被文化体育旅游部认定为国家历史文物。 来源:安沛省电子信息门户

颜白 434 看法

评分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Khu Pha游击队成立地

考帕游击队(Mu Cang Chai 区高帕公社)于 1946 年 10 月在考帕山口山顶的 Trong Tong Khua 村成立(其前身是 1944 年由越南苗族人民组建的武装队伍)。反抗统治者的压迫和剥削,后来成为反抗国民党的武装力量)。最初,这支部队只有7名成员,武器只有3把自制枪:燧发枪、尖刀和弓弩。 经过一段时间的战斗,游击队的人数增长很快,达到30人、50人,最多的时候有200多人,参加的部队大多是当地民众(苗族)。 这是一处位于崎岖山区的遗址,从高帕山口山脚一直延伸到山口顶部(全长20多公里)。游击队活动区域广,地点多,其中最重要的三个地点,在考帕游击队近8年的活动中,发生过重要事件。它们是: Tong Khua Drum Village - Khu Pha 游击队的成立地; Ly Nu Chu先生的故居——考帕游击队的革命基地(林蒙村)和蝙蝠洞——1948年法军在考帕山口伏击的地点。 在作战期间(1946年—1952年),游击队进行了多次战斗,给法国造成了许多困难和损失。该队成立于1946年,不仅组织训练,还依托崎岖的山林地形,配合主力部队,履行关顶看守护民、保障生产的职责。地方队与敌人英勇作战,取得了许多辉煌的胜利。 1947年10月8日,敌人横扫考帕。在李努楚上尉的指挥下,游击队以少量兵力进行反击,打死一名二官,打伤多名法军士兵,迫使敌军放弃行动。 1947年至1949年期间,游击队多次饥渴交加,住在森林里,吃褐薯、磨碎的薯,决心与敌人作战。在这些艰辛的岁月里,团队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典型的例子是,在南卡战役中,游击队伏击、射杀敌方一个连,并缴获两支枪。接下来,在嘉会、土乐连续两次战斗中,游击队配合部队追击敌人,缴获枪支2支,地雷、手榴弹多枚。 1948年3月,游击队协同洪泉、李巴赫銮同志率领的贵田突击队,组织伏击,袭击土乐至嘉海公路上的敌人,缴获步枪3支和部分弹药。 1948年3月下旬,区际党委和区际第10指挥部决定展开义罗战役,由Khau Pha游击队协同520连和Quyet Tien突击队攻击Tu Le哨所和活捉了他们,并解散了一个由27名士兵组成的部队,没收了2挺机枪、近20支步枪和一些其他武器。这次胜利之后,队伍又装备了50门枪。 1949年以来,随着考帕游击队的成效,敌人变得越来越恐怖,他们试图集中人口,严格控制地形。因此,队伍的活动遇到了许多困难:缺乏食物、弹药,与党、政府、军队完全失去联系,但仍然保持绝对忠诚、坚持不懈、持续战斗的习惯。 1951年以后,法国猛烈攻击我敌后设施,大部分设施被解体。但考帕游击队凭着勇气和顽强的坚守,仍然坚持战斗,给敌人造成不少损失。该队已成为位于 Mu Cang Chai 门户的重要连接点,连接该地区的革命根据地与 Nghia Lo - Than Uyen 两端。 1952年10月,总司令部发起西北战役,解放义罗分区和檀渊、富安、山罗分区。 1952年10月16日,敌人空降一个营进入曹帕图勒,但被配合主力​​的游击队击毁和追击。 1952年10月15日,丹渊获得解放。 1952年10月18日,敌军在义路分区惨败,想办法逃往山罗。途经曹帕的敌军残部,被游击队追击消灭。木仓柴从法国殖民统治下彻底解放出来。 2012年8月27日,Khau Pha游击队创建地被文化体育旅游部认定为国家历史古迹。 来源:安沛省电子信息门户

颜白 451 看法

评分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玉山寺

位于红河河畔,距安拜县毛阿镇约41公里,沿151省道至玉山寺历史文化遗址区。位于周贵下公社玉洲村的遗址区,是供奉历史上真实人物、陈朝时期天才武将河中将军的庙宇,他为保卫和控制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保住了北方边疆,为我国战胜元蒙古侵略者的光荣胜利做出了贡献。该遗址于2005年11月16日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物。 每年的1月20日和9月20日(农历),当地人都热切地准备迎接来自各地的游客。最近,不仅有本县、全省的当地人,还有许多来自河内和其他省份的游客来到寺庙。近两年,玉山寺恢复了节日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各地游客。当地人称 Nhuoc Son 寺为另一个名字:Loong Meac、At Meac。 据《玉山寺遗址志》(黄天龙,安沛省博物馆)记载,定会1287年二月,元蒙大军三十万余人进攻我国,以纳卓立定为首的元蒙大军当指挥官逃过富宁地区时,遭到河达、河昌兄弟领导的当地军民的阻击。在追击敌人至阿拉时,河达、河冲兄弟被敌后军阻击,河达壮烈牺牲,河冲被俘。夏冲趁着黑夜和敌人的空子,带着敌人的旗帜和制服逃跑,请求朝廷用旗帜和制服冒充敌营的士兵。当敌人突然袭击时,他们无法防备,被河琼军从内部攻击,蒙古元军被击溃,将剩余部队撤回云南。据河氏族谱记载,他们原为西考人,陈朝时属于河达、河琼两族,现居住在太平省建雄县安波,与元军作战时,河冲奋勇追敌,至安沛地区牺牲。据周却下公社的老人们介绍,第二次抗击蒙古元军时,下周曾沿着红河追击元军至安沛,到达现今的周却下,招募更多士兵继续作战。攻击并消灭敌军。在决战中,Ha Chuong受重伤牺牲,被带到河边,埋在Nhuoc Son瀑布口...... 来源:安沛省电子信息门户

颜白 428 看法

评分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龙螺关

龙罗山口属于安沛省文占区上邦拉公社达村,也称为道山口。龙螺——一个在民族英勇抗法战争中作为传奇载入史册的地方。在这里,全国军民竭尽全力,通过龙螺关向奠边府战场供应物资。 龙罗山口位于 37 号国道(旧 379 号公路,连接 32 号国道和 32B 号国道)上,位于 Van Chan(安沛)和 Phu Yen(山罗)区交界处,位于东北部,远离富镇。日元33公里。山口长15公里,长349公里至364公里,坡度10%。抗法战争期间,党中央决定开通13A公路,从宣光省边贤出发,经过本奥楼,经过龙罗山口,到达谷内路口,与41号公路福支线连接至奠基边富战役。工程师和土建工人要开辟的路线全长120多公里,地形主要是高山深渊,要经过柴河、红河、大河三大河流。 明确了保证战场交通畅通的政治任务,早在1953年4月,应总参谋部的要求,安沛省就决定修建13号​​公路,动员124,458人参与铺路,其中173,197人挖、填充和平整炸弹坑以防止山体滑坡。当地群众自愿捐献数千棵树、数万株竹子、竹树、竹竿、屋柱,用于修路、架桥通车、运送军粮投入战役。经过200多个日日夜夜,我军和人民铺路、保护、运输数千吨粮食、军事装备、武器弹药安全。龙罗山口路线顺利连接越北战区和西北各省,为奠边府战役服务,数万辆运载武器和物资的汽车、大车为战士们提供了及时、充足的支援。战场。 面对这种情况,1954年2月,法国殖民主义者集中空军对西北道路进行猛烈攻击,以阻止后方援军奔赴战场。与 Au Lau、Hung Khanh、Vuc Tuan 和 Co Noi 一起,Lung Lo 关口位置是敌人投掷近 12,000 吨炸弹的地方,有时敌人投掷了 200 枚炸弹。战役期间,每天有敌机16至18架,轰炸5至6次。尽管炸弹落下、爆炸不断,数以万计的人民群众凭借着奋战在前线的精神,克服了危险,日夜坚守在路上。敌人破坏,我们纠正,敌人破坏这一段,我们开辟另一段,敌人白天破坏,我们晚上开​​路。聚集在Thuong Bang La地区的数万吨粮食、军事装备、武器弹药、数万吨粮草物资跨过山口进入战场,并得到安全保护。 任务繁重、时间紧迫,经龙螺关通往奠边府的补给公路提前10天竣工,成为一个历史奇迹,令我军民的法国殖民主义者的勇敢精神感到惊讶和恐惧。安沛省官兵和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劳动战斗,形成了13A公路——一条历史文化道路,为奠边府战争的胜利和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这条路后来被命名为“13A国道”——历史道路。龙罗山口——一条传奇道路,于2011年奠边府胜利57周年(1954年5月7日至5月7日)之际被文化体育和旅游部认定并列为国家历史文物,2011)。 来源:安沛省电子信息门户

颜白 445 看法

评分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苍堡和义禄堡

义罗仓和炮台遗址区位于奠边路(32国道)主干道上。这里是 Nghia Lo 镇和 Muong Lo 油田盆地的中心点。 提到仓和义罗堡的历史,我们指的是文昌这个地方,以及这个地方在20世纪40年代抗法战争期间的历史。法国殖民主义者为了消灭我们的革命运动,设立“特殊劳动”营,抓捕爱国人士,把他们关进集中营。太原解散后,法国殖民者将被囚禁的爱国人士带到义路。 1944年夏,省长范陈动员省长和公社逮捕丈夫,提交建仓材料。法国殖民者还派区秘密警察部门的丁文勇和林贝日夜紧急巡查。 1945年1月,工程竣工。从此时的整体场景来看,义罗仓就像一个竖立的柜子,里面有三排长长的房子。“两排是关押男性政治犯的地方,里面是关押女性政治犯的地方,外面是关押女性政治犯的地方。”一个固定的地方,外面是关押政治犯的地方,旁边是绿腰布士兵的看守所。整个苍-顿地区的周围是铁丝网,栅栏外面是一条长满尖刺的深深地道,苍角坦克有一座高耸的小屋,日夜严密看守。 我军和人民的激战,以及1945年摧毁苍义罗堡、首次解放文昌事件,确实是历史上极为英雄的一页。 文昌是一个大区,位于安沛省西部,地形为山地林区,高山多洞,是战略要地,“退守为守”。因此,法国敌人就定下了征服范灿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意图,他们于1947年10月2日率军收复文昌,意图以强大的兵力和先进的武器快速进攻。法国殖民主义者想通过极其野蛮的枪杀手段来征服文昌族人民。俘虏了范占,敌人依靠他的追随者建立了从区到公社的统治机构;与此同时,义路站成立,成为越南西北地区四个分区中实力最强的军事分区。 法国敌人在设置职位、建立统治机构后,实行分而治之的阴谋,以一族残杀另一族,以战养战;他们把伪军和伪政府制度变成了压迫和剥削各族人民的工具。他们将我们的一些官兵斩首、剖腹、开膛破肚。随后,他们以五寮石堆为刑场,在湍急的水流中处决了76名官兵。 法军占领范昌近5年(1947年至1952年)期间,造成300多人死伤,约56人失踪。数千名各族儿童被迫为他们当雇佣兵,拿着枪向同胞还击,烧毁祖国的森林和山脉。除了枪杀之外,他们还烧毁房屋、毁坏稻米、偷走牛群和数千吨粮食,并强奸妇女和儿童。他们强迫人们住在哨所脚下,切断与越盟的联系,让他们习惯野蛮的枪杀。更残忍的是,他们还用同胞的骨肉筑成栅栏,阻挡我军的进攻。土豆、木薯根、饭碗、饭碗这些小东西,还有人类最珍贵的东西灵魂和身体,都被他们抢走了,属于警察局。 面对枪林弹雨,文昌族人民激起了对敌人的深深怨恨,激起了信仰、感情和爱国主义,相信越盟,相信抗争。 1952年10月18日凌晨5时30分,我国人民以坚决斗争、必胜的精神奋起,取得了胜利。 正是有了同胞的支持和为祖国争取独立和自由的决心,我军和人民奋勇战斗,于1952年秋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解放了义路。为纪念英勇战斗,1992年7月25日,云占区人民委员会修建了“义洛仓纪念馆”。 目前,义罗仓-炮台遗址区包括:义罗仓纪念碑、刻有1952年10月解放义罗战役中胡伯伯战士和各族人民形象的义罗胜利纪念碑,以及刻有烈士名字的石碑。 1996年9月27日,文化和新闻部长将Nghia Lo Cang和堡垒遗址认定为国家历史遗迹区。 来源:安沛省电子信息门户

颜白 460 看法

评分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西北党委

西北党委驻地位于安沛省文昌区富南乡正村,距文昌区首府以东12公里,距安沛市东北80公里。 1953年11月至1954年底,西北地区党委总部设在Van Chan区Phu Nham公社Chanh村。以前,Chanh村被称为Chanh Quan村,但由于人口密度的增加,Chanh Quan村被分成两个村庄:Quan村和Chanh村。 19世纪,1873年左右,黄旗侵略者(泰国平天国农民起义运动的残余分子)遭到了土台(根据泰文解读,历史书上记载的正式名称)的袭击。 )率领军队侵入芒罗土地,富南人民在泰国领导人金玉行的号召下英勇奋起反抗黄旗侵略者。 1875年至1896年,响应咸义国王的芹王法令,阮光碧领导的反法殖民运动迅速发展。在安沛,叛乱分子的活动中心在大力和孟罗盆地地区形成……在此期间,上述地区的各族人民与叛乱分子和富国人民团结起来。 Nham公社也热情参与了这些活动。 为了准备把西北地区从法国殖民统治下解放出来,1952年5月,党中央和胡志明主席决定将安沛、老街、莱州、山罗四省从越北、山罗省中分离出来。 XX区(西北区党委前身)的直接领导和指挥。 1953年中,中央动员山罗省委书记陈贵同志增补为地区党委、西北地区警察局长、山罗省抵抗运动管理委员会委员罗文梅先生接手区工作。 1952年5月,XX区总部设在宣光省(现安沛省)安平县东李村。 1952年10月14日,西北战役打响,短短十天时间,我们就解放了大江左岸的大片地区,包括文昌县、安沛县、富安县和一个县。 Quynh Nhai 区(Son La);此后,我军发起西北战役第二阶段,至1952年12月底,解放了西北大部(除那山基地和莱州镇外)。 为了深化领导,1952年11月,XX区将总部迁至安沛省陈安县兴庆公社(德天 - 28公里,13A路)。 1953年初,我们开通了从巴溪出发的13A公路,与谷内的41号公路(河内至山罗-莱州)连接,准备攻击那山据点集团。法敌看到遭到袭击的危险,秘密撤出那桑基地(1953年5月)以保存兵力。 1953年11月,西北党委将党委所有机构转移到文昌县富南公社各村的分散地点。 迄今为止,由于革命和国家的新要求,虽然西北党委已不复存在,但党委选择的总部和工作地点——富南公社正村旧址,领导了这场运动。西北四省的革命,已成为一代又一代直接参与活动、服务抗争的官员和人民心灵和情感中深深铭刻的地方。 2012年8月27日,文化体育旅游部将文昌区富南公社西北党委旧址认定为国家级文物。 来源:安沛省电子信息门户

颜白 408 看法

评分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范战区

凡战区是一片面积相当大的土地,位于陈安县南部、凡占县东南部。 1945年之前,凡战区位于梁嘉、陈安、大历、文昌3个县,南北距离23公里,东西距离18公里。随着时间的推移,战区的历史发生了很多变化,地名和边界也发生了变化,以前这片土地属于文昌县,现在属于陈安县。 1945年,今天的Van Hoi公社被称为Minh Phu公社; 1946年1月6日,明富-东富-富盛-富良公社更名为越强公社; 1949年3月23日,越强公社分为两个公社:洪德公社和越强公社; 1951年1月1日,Viet Cuong、Hong Duc、Minh Quan 3个公社合并为Viet Hong公社; 1954年1月4日,Viet Cuong公社分为3个公社:Viet Hong、Viet Cuong和Minh Quan; 1988年6月6日,部长会议将越宏公社分为两个公社:越宏公社和云海公社。边界可能会改变,但战区的中心是Minh Phu公社(Luong Ca区、Tran Yen区),现在包括3个公社Viet Hong、Viet Cuong、Van Hoi,其中典型的2个点是Lang Van、Viet洪公社(战区指挥中心)和东炎村(属云海公社)是战区革命根据地的军事训练中心。 范村:群山环抱的山谷,平均高度200~500m,山谷长4.5公里,路难行,现为梯田,革命后被人们开拓。 (变化较小),现在被称为 Dong Tro、Dong Cay Gau... 一条 Van 溪流沿着村庄流过。这也是3条小溪的汇合,形成了韵溪。地势险要,以前通往村子的路只有一条,必须经过山口。该地区地理位置隐蔽,靠近政治中心(安沛省和富寿省的省会),被北方党委选为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有利地点,并逐渐发展并形成战区模式。 Dong Yen村:位于Van村以东约4公里,Hien Luong以西3多公里处,是位于Van和Hien Luong之间的一个村庄。东安地理位置优越,山势呈覆盆子状,被奥古游击队选为军事训练中心,发展武装力量,为夺取安沛和富寿的革命政权的总起义做准备。 在评估了地理情况和人们的精神之后。在北方党委的直接领导下,组建奥固游击队时,先迁至东安,后迁往文村。以范为指挥中心,以东延为军事训练中心,组成战区。 1945年6月30日,这里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富安省际事务委员会(富寿-安拜)成立,这是战区形成的一个重要历史里程碑。 凡战区遗址是安沛乃至整个西北地区历史事件的里程碑。凡战区在富寿安沛两省和富安县(山罗)争夺革命政权的准备力量方面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也是确保战争准备的地方性的基地。激烈的抗法战争(1946年-1954年),安沛-富寿省际党委成立,是两省党委的前身。 1995年9月4日,文化和信息化部(现文化体育旅游部)认定范战区为国家历史遗址。 来源:安沛省电子信息门户

颜白 411 看法

评分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安沛市体育场仪式平台

安沛市体育场 位于安沛市红下区的体育场,是胡伯伯于 1958 年 9 月 25 日站立与安沛省人民讲话的地方。 1988年11月16日,文化信息部认定为国家史迹。 原来的仪式场地是老城体育场的看台。庭院和仪式平台位于人口稠密的地区,即原省城的中心。小镇体育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法国殖民时期。在完成对安沛省的征服和建立(1900年)后,法国于1905年建立了军团营来保护他们的政府。为军人精神生活特别是文化体育活动服务。 1927年,法国修建了这座体育场,用于组织节日和足球活动,但体育场周围只修建成高土丘,没有任何看台,直到1930年才竣工。此后,法国定期在这里举办趣味娱乐活动,邀请河内、富寿、宣光等足球队参赛,并在这座城市的看台上举办多日的“西方节日”。 1954年,和平恢复后,安沛省主张将足球场恢复为城镇体育场。 1957年1月,省里修建了看台(现看台)和椭圆形围场围墙。最重要的历史事件是1958年9月25日,胡志明主席率领政府代表团访问安沛省。胡伯伯在省工作期间,应胡志明主席的要求,省管委会选择市体育场作为胡伯伯与全省各族人民交谈的聚会场所。 当时的安沛省是北方最困难的省份之一,刚刚获得独立,战乱破坏严重,大部分地形为山区,人烟稀少,文化程度低,游牧农业受害人众多。迷信依然盛行,生活依然极其贫困。在最困难的时候,胡伯伯探访了安沛。 1958年9月25日一大早,安沛镇各族干部群众和周边地区群众近5000人涌入集会,一睹胡伯伯的风采,聆听胡伯伯的声音。从省队出来后,胡伯伯来到体育场,在同胞雷鸣般的欢呼声中走上颁奖台。 众人沉默后,胡伯伯开始讲话,亲切看望官员和群众,指出实际行动。他提到了民族团结、增产增产、厉行节约等诸多问题。讲话结束后,胡伯伯与全体安柏人一起唱起了歌曲《团结》。在全省人民的掌声和雄壮的歌声中,他从站台上出发返回工作岗位。 1966年5月31日,美军飞机的轰炸将体育场的一角炸塌。1977年,体育场进行了修复,将拱形门换成了方形门,整个建筑保持原样。 2016年,对礼仪碑区进行了整修升级。纪念碑和胡伯伯纪念区的整个建筑均采用传统建筑风格设计,模仿胡伯伯故乡义安金连的胡伯伯纪念馆建筑。 具有这样的文化和历史意义,这里是人们和游客瞻仰和烧香纪念胡伯伯的目的地,是永远保存伟大领袖胡志明主席神圣记忆的地方。安沛省的人民,是今天和明天的年轻一代的传统教育地址。 来源:安沛省电子信息门户

颜白 413 看法

评分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阮泰鹤历史遗址

1930年安沛起义中阮泰福和士兵的墓地,位于安沛市阮泰福区安和公园(宽30公顷),建于2001年。 阮泰霍于1902年12月1日出生于永福省永祥县Tho Tang。他从殖民地学校的时候起就是一个爱国者,他写信给法国社会党成员、印度支那总督亚历山大·瓦雷纳,呼吁越南进行社会改革。印度支那总督没有理会阮泰鹤的建议。 1927年12月25日,阮泰学等人组织成立越南国民党,并当选为主席。 越南国民党遭到当局追捕和逮捕。面对越南国民党被瓦解的危险,阮太学、阮可如、薄德政决定进行“总武装起义”。如果失败了,也是下一代人效仿的榜样,“不成功,就会成为好人”。 起义部队由越南国民党组成,主要是北部红腰布兵第4团第5、6、7连、第2营的红腰布士兵。绿腰布士兵没有参加起义。 1930年2月9日至10日夜,颜白起义爆发,起义军在私人住宅中杀害了大部分军官和士官,配合红腰布站的两支武装起义军和士兵。 5 和 6 帖子处于叛乱状态。在军营前,越南国民党代表宣读了《打起义》一文,上面的口号是:“把法国敌人赶回法国。把南方带回南方。让数百人免受苦难。”快乐的部分”。越南国民党的旗帜飘扬在军营和办公室上空。由于无法将高台上的七号、八号绿腰布士兵全部吸引过来,兵力单薄,所以起义军被打出占领阵地,起义被淹没在一片汪洋之中​​血。 安沛起义五天后,阮太学在永保和富德组织起义,主张接管整个海防。叛乱分子占领了永保县首府,并杀害了残忍贪婪的县长黄家模。在法军凭借现代化武器的猛烈反击下,起义军被歼灭。 阮太浩因人民的保护而逃脱。阮泰学与越南国民党剩下的一些杰出党员一起讨论并计划改革党,改变党的战略和行动方向。这项政策一推出,1930年2月20日,阮泰福就在Co Vit村(海阳省志灵市)被捕。 1930年3月23日,他被判处死刑。 1930年6月17日,法国将阮泰学等12名越南国民党士兵在安沛送上断头台。走上断头台,将头送上断头台前,阮太学高喊:“越南万岁!”。 法国不得不承认,颜白起义给了殖民政府致命的打击。 纪念“安白起义”的阮太浩历史遗址目前包括陵墓区、纪念碑区、接待区、纪念碑和盆景园。 1930 年安沛起义期间,位于安沛市安和公园的阮泰浩及其同伙纪念碑。 这一领域最突出的是阮太学的名言,它成为越南民族主义党的主要行动座右铭和意识形态,即“如果你不成功,你就会成为一个男人”,这被起义者认为是正如一句誓言。 颜白起义虽然没有成功,但爱国主义是永恒的。这就是为什么在我们国家,许多地方都用“Nguyen Thai Hoc”这个名字来命名街道和学校。潘佩珠先生写了一篇关于安白起义和起义关键人物的演讲。 1990年,安沛省安沛市阮泰福历史遗迹于2019年3月5日被文化部(现文化体育旅游部)认定为国家历史遗迹。 来源:安沛省电子信息门户

颜白 421 看法

评分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东强寺

东强寺是红河上游历史悠久的两座大型寺庙之一,位于安沛省万安区东强公社。 东强寺是一个遗迹群,由 4 个点组成:除了主寺外,还有 Co 寺、Cau 寺和 Duc Ong 寺。 该寺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该寺最晚建于黎朝,是由古寺(陈朝归化营中心)发展而来;古代文献如《建文孝禄》、《大南通一志》等都有关于东强寺的记载。寺庙和寺庙区与玉塔寺和洪寺(富寿寺)有关。 东强寺最初是一座供奉东光公主的寺庙,由西考族哈氏家族和黄氏家族创建,轮流掌管政府事务,也是Tho Tu、翻译官和官员的工作场所。并充当“定传”,为中央法院和基层之间的双向调度提供服务。陈朝时期,归和总司令部——下奉和杜先生(玉塔——广山)来镇守边境。目前,前身是Dinh,现在的Ha家族寺庙由Ha家族的祖先Ha Van管理,他曾在Tran王朝期间领导当地与阮蒙古入侵者作战。历史记载,定会年(1287年)二月,阮蒙古王率领大军7万、战船500艘、云南军6000人、海外4大洲1万5000人,派太子托欢为大将。元帅; Bat Xich 成为左车;阿罗西奇平定政事;掌政的吴玛尼率领大军三十万余人南攻。 面对这种情况,陈清宗皇帝和陈仁宗国王任命洪道王陈国俊为调解人,指挥全大越军民抗击元蒙侵略者。纳托拉定率领的元蒙军队沿洛河溯流至云南,在行经富宁地区(今富寿省丰洲县)时,遭到河达人率领的当地军民的袭击。河昌兄弟撤兵攻打芝山(富寿省)根据地,从山上派出民兵猛攻敌军先锋驻地,以多种军事策略发动奇袭。河达、河琼的部队一路追击敌人至阿拉,后被敌军后军阻击,河达壮烈牺牲,河琼被俘。元蒙军队溃不成军,损失惨重,幸存者逃往云南。 据《河氏族谱》记载,“西考人原属陈朝时期的哈达克(Ha Dac)和哈琼(Ha Chuong)血统。现居太平省安波建雄县:河达、河冲两兄弟,在与敌作战时,河冲热心追击敌人至安沛地区,并死在那里。他在战斗中阵亡后被授予“平阮上将军忠勇侯爵”的称号。(根据陈兴和的童话部分)村民们在王座急流旁边建造了一座神殿(位于左岸的Ghenh Ngai村) Tan公社)。Hop,Van Yen区),他的妻子Le Thi和他的儿子Hoang Bao去世后,也受到Ghenh Ngai村民的崇拜,不久之后,母子祭坛被转移到Dong Cuong公社房子(寺庙所在的地方)。今天的东强)。 第二次战胜元蒙军,是一次光荣的胜利,咸图、昌阳、西吉、古达这些典型的地方将永远载入史册。 搬迁后,公屋扩建改建为后黎朝黎贵惇先生庙,有记载。 《大南一通志》一书受戒后被命名为“护法寺”。甲丹起义事件(1913-1914),1914年,安沛省曼巴赫、曼戴班及岱族、农族起义者组织集结力量,于甲丹年起义进攻军队驻地。法国在安沛省和老街省。与此同时,旅居中国云南的越侨铁路工人和商人响应潘佩珠等越南人民的号召,在海外庆祝和建立友好爱国会,暗中支持国内的反法运动。 。越中边境和老街地区的一些法国军事哨所遭到叛乱分子袭击。 起义失败了。由于缺乏适当的组织。法国执政政府在战争期间设立了一个特别军事法庭……来审判爱国军人,大多数被判处死刑、终身监禁或强迫流放,还有一些被秘密处决。 2000年,该寺被安沛省人民委员会认定为省级历史文物。 2009年1月22日,该寺被文化体育旅游部第296/QD-BVHTTDL号决定认定为国家级历史文物。 资料来源:安沛省博物馆

颜白 456 看法

评分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优秀遗址